儿子今年 15 岁了,过去他有多乖巧国内最好期货配资公司,现在就多让我崩溃。
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他,说不得,骂不得。
每天除了抱着手机 “摆烂”,就是在家 “躺平”,这样的状态竟持续了一整年。
我管他,他对我怒骂反抗;我无条件接纳他,他却越来越堕落,甚至对我恶语相向,还冲他爸动手。
我简直恨透了手机,就是它让儿子变得六亲不认。
到底该怎么做,才能让儿子变回从前?我真的快要被折磨得失去希望了......
展开剩余93%我“无条件接纳”儿子
他反而更叛逆了,彻底躺平
上小学时,儿子虽说不是那种特别爱学习的孩子,但特别听话。
不管我跟他说什么,提什么要求,他都会乖乖照做。
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,我一直都觉得挺省心,更没像其他家长说的那样,家里被折腾得鸡飞狗跳。
然而,这种轻松的日子,在他上初中后戛然而止。
随着学习压力不断增大,儿子的成绩排名开始下滑,从最初的前10名,一下子就掉到了20名开外。
才初一成绩就成这样,我心里难免着急上火,再一想到即将面临的中考,我就更焦虑了,对待儿子也没了以前的耐心。
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,儿子开始变了。
逆反心理越来越强,越来越不服从我的管教。
最开始,不管我说什么,他都是一脸不耐烦的态度。慢慢地,就开始和我争执、大吵大闹,甚至在家里乱摔东西,对我推推搡搡。
想想这些年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,可换来的却是他天天横眉竖眼的态度,我实在难以接受,于是便变本加厉地管教他。
他朝我发火大吼,我就用衣架打他;
他在家摔东西,我就威胁他,让他滚出这个家。
可没想到,我做的这一切不仅对儿子毫无作用,反而让他更加暴躁逆反。
到了初二上学期,他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手机,不是打游戏,就是刷视频。
我只要一说让他多看点书、写作业,他就跟我胡搅蛮缠,还说我像个监控一样,整天盯着他。
甚至还威胁我,大喊:“你要是再管我,我就不去上学了!”
我一下子慌了神,再也不敢过多干涉他,也不敢再管他了。
我和老公实在没辙,就和身边的朋友交流,他们都说初中孩子压力太大了,让我们试着 “无条件接纳” 孩子,等孩子压力恢复正常,情况就会慢慢好起来。
我和老公觉得似乎有点道理,就决定试试。
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们尽量顺着他的心意,给他自由。
他玩游戏我不管,要手机就给他手机,要吃外卖我就给他点,日夜颠倒也不干涉,就盼着他玩腻了自己就不玩了。
可谁能想到,儿子的状态不但没好转,反而更糟糕了。
他变得又懒又暴躁,变本加厉地放纵自己。
外卖点得越来越贵,打游戏三天两头充值,一个月在游戏上就得花一千多块。
只要有一点没满足他的要求,他就撒泼、发脾气,把家里闹得乌烟瘴气。
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,经常找各种理由请假不去上学,整天躲在房间里玩手机,后来更是明目张胆地不去上学,连假都不请了。
一跟他说学习的事,他要么不耐烦地朝我吼,要么就当没听见,理都不理。
再多问一句什么时候去上学,他就朝我大发脾气,还骂我多管闲事。
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,知道他在拿捏我们,可一点辙都没有。
眼瞅着就要上初三了,看着儿子这离不开手机、完全没有学习心思的状态,我满心都是失望和焦虑。
管吧,他跟你拼命对着干,能把人气个半死;不管吧,他又整天抱着手机玩个没完。
我真不知道,这种水深火热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!
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,儿子的成绩简直一塌糊涂。全班总共 48 个人,他考了第30名。
就他这成绩,别说考重点了,就连普通高中也不一定有指望。
家长会上,看着英语试卷上刺眼的 69 分,听着老师那些扎心的话,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,心里简直气炸了。
本以为他考得这么差,怎么也得失落两天、收敛一点。
可没想到,回到家,我却看见他跟个没事人似的,悠哉悠哉地把腿搭在沙发上,游戏打得更嗨了。
他这副无所谓的态度彻底把我激怒了,我冲过去抢走他的手机,指着他的鼻子吼道:
“你可真给我长脸,英语才考69 分,你还有脸在这儿玩游戏?我要是你,都没脸吃饭!
从今天开始,你玩一次手机,我就砸一次,我看你还玩不玩!”
说罢,手机就被我重重摔在地上,砸成了几瓣。
这下可好,儿子直接炸毛了,指着我的鼻子威胁道:“你有病吧,把手机还给我!”
他满脸愤怒,拳头捏得紧紧的,感觉下一秒就要冲过来揍我一顿。
老公平时脾气温和,这次也被彻底激怒了,上去就要揍他,结果毫无防备,被儿子一把推倒在地。
说实话,看到儿子对我们挥动拳头的那一刻,我的心都凉透了,从来没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我们家。
从那天起,儿子就彻底躺平了。
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除了上厕所,门都不出。
一天只吃一顿饭,游戏玩得越来越上瘾,经常半夜三更还能听见他在房间里大喊大叫。
才短短两个月,人就瘦了一大圈,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气。
那段时间,父子俩因为手机和上学的问题,几乎闹到决裂的地步。
我常常觉得自己熬不下去了,活着都没什么意思。
我现在真的很迷茫,这样叛逆的儿子,还能改变吗?我们试着无条件接纳他,难道真的做错了吗?
儿子已经躺平整整一年了,我感觉自己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,一想到儿子的未来,就忍不住流泪。
我陷入了“无条件接纳”的误区
我到底该怎么做,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?远离游戏?重新回到学校呢?
我满心茫然,不知所措,只能毫无头绪地四处查找解决孩子沉迷手机问题的方法......
直到我听取了专业老师的建议,把儿子送进了系统且专业的基地进行调整。
在与心理老师一次又一次深入的交流沟通后,我才恍然大悟,彻底明白了其中的缘由:
原来,长久以来,我都错误地把 “无条件接纳” 等同于对儿子所有行为的无条件纵容与妥协。
心理老师告诉我:
“父母盲目地无条件接纳,不但无法真正帮助到孩子,反而会让孩子愈发肆无忌惮,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。”
可我却一直天真地认为,“无条件接纳”就是孩子想干什么,就让他干什么,觉得孩子玩够游戏了,自然会回心转意重新回到到学习当中。
但实际上,真正的无条件接纳,绝非是对孩子的所有行为照单全收、放任不管,任由孩子 “野蛮生长”,不给予任何的干涉与引导。
在和老师更进一步的交流中,我逐渐意识到,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,我犯下了2个极其严重的错误。
其一,对儿子过度管控,亲手将我们的亲子关系推向了深渊。
自从儿子迷上游戏后,我们之间几乎隔三岔五就会爆发争吵,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,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和我坐在同一张桌子。
无论我做什么,在他眼中,都不过是我又一次想要控制他的手段,是我亲手将他推到了我的对立面,让他把我视作仇人。
其二,把接纳错误地理解为放纵,致使儿子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儿子不上学后,我又犯了第二个错误,将 “无条件接纳” 错误地理解为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。
正是我一次次无原则的纵容,让儿子在迷失自我的道路上越陷越深,彻底失去了自我约束和成长的能力。
其实,儿子沉迷游戏,这仅仅只是表面现象,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学习产生了逃避心理。
在儿子沉迷游戏之前,已经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:学习跟不上、成绩下降、被父母老师批评、达不到自己的要求,考试受挫......
这些接踵而至的挫败感,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沮丧与失落。
他不想面对我们的唠叨和失望,但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他选择了逃避现实。于是,手机游戏就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。
他一头扎进了手机的虚拟世界,试图在那里获得短暂的快乐和解脱,寻找自己所谓的价值感和存在感。
儿子不再颓废躺平
成功返校,开始努力学习
我现在觉得,把儿子送去基地,是我做的最明智的选择。
最初,儿子一直沉浸在游戏的麻木状态里,暴躁、冲动,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。
老师并没有急于否定儿子对游戏的热爱,而是耐心倾听,让儿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被尊重、被理解,逐渐打开了心扉。
不过短短半年,儿子的蜕变有目共睹。
现在的儿子,每天精神饱满,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,和在家时那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判若两人。
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整天宅在家里,对着电脑屏幕麻木度日的孩子了。
更让我欣喜的是,儿子对学习的态度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。
每天都能认真复习功课,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,雷打不动地严格执行,一门心思要把之前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。
看着儿子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,我心里清楚,那个充满阳光、自信满满的儿子,又回来了。
时至今日,儿子已经成功返校快2个月了,学习状态非常好,跟同学关系也处得很好。
有一天,儿子突然跟我说:
“妈,你知道我为啥那段时间沉迷游戏吗?因为当时我觉得成绩下降了,即便努力也没用,觉得自己没救了,只想躺平,但我现在不这么想了……”
听着儿子的话,我庆幸自己没有轻易放弃,而是选择学习求助。
看到一脸愉悦的儿子,幸福感溢满我的全身。
父母不断成长
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
在儿子慢慢蜕变的这段日子里,我也在心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不断学习,努力改变自己。
一有机会,我就向老师讨教科学、正确的育儿方法,只希望能成为儿子以后成长路上更好的引路人。
对此,我总结了3点方法:
1、跟孩子明确表达接纳的边界,让孩子建立底线思维,明确哪些可以做,哪些不能做。
过去,我以为无条件接纳,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想法。
所以,哪怕儿子表现出对我不尊重,我都一一忍了下来。但结果换来的,却是儿子叛逆行为的变本加厉。
我现在明白了,接纳不等于放任。
如果我一味的放任孩子,那他就会一步步试探我的底线,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应该的,哪些是根本不合理的。
当父母放弃了维护管教的底线,孩子也会更加丧失边界感,变得自私又冷血。
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,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
只有孩子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清晰的认识,才能在遇到诱惑时坚定不移,守住底线。
2、不抱怨、不指责,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,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关心和期待。
其实,很多父母和我一样,不懂、也不知道怎样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像我之前,只会习惯性的抱怨孩子不努力,对他的问题行为,只会用负面语言进行评价:
“你真是不知上进,怎么好意思的,太让我寒心了。”
“你整天就想着玩,怎么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。”
而儿子在我这里感受到的,也只有对他的不满、要求、批评。长期下来,他的内心就累积了很多负面情绪。
事实上,孩子最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时刻,恰恰是父母重视、理解他情绪和感受的时刻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,父母首先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,认真地告诉他:“你的感受很重要。”
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,被准确表达了出来,就会产生温暖和被爱的感觉。亲子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,孩子才会更加信任父母。
3、用平和理智的状态,引导孩子看见并疏导自己的情绪,学会理智思考问题,调整自己的状态。
在孩子陷入困境时,情绪往往会变得复杂且不稳定。
就像儿子曾经因为成绩下滑,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绪,进而选择用沉迷游戏来逃避。
作为父母,我们要做的是用平和理智的状态引导孩子。
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或者暴躁时,不要急于批评或指责,而是要耐心询问:
“宝贝,妈妈感觉你好像不太开心,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,可以跟妈妈说说吗?”
通过这样的方式,引导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,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情绪,帮助孩子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,引导他们理智思考问题。
鼓励孩子在遇到情绪问题时,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状态,比如深吸吸、跑步运动、写日记等方式。
当孩子能够学会理智思考问题,疏导自己的情绪,就能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,不再轻易陷入消极的状态。
陪儿子走过这段路,我才终于明白:爱需要付出,也需要智慧。
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,一定要弄清楚原因,不能盲目地“无条件接纳”孩子。
无条件接纳并不等于“放任”,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爱,一种充满智慧且带有约束的爱,能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与力量,让孩子去思考、探索国内最好期货配资公司,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发布于:山东省